即墨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打造乡村新图景-凯发k8官方旗舰厅
7月20日上午,记者从即墨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,近年来,即墨区以树立新风尚、培育新农民、建设新家园为目标,以理论宣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、移风易俗、文化惠民为重点,多举措推进乡村文化振兴,推动乡村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新图景。
奏响理论宣讲“三部曲”
在推动打造全领域宣讲队伍方面,即墨区组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、红色宣讲团等9支宣讲队伍,设置学习美德健康新生活等10个宣讲主题,定制宣讲菜单,供各单位按需点单、自主选学;组织党校、教育、卫生、团区委、妇联、总工会、公检法等单位打造本系统特色宣讲队伍,让宣讲更有针对性,更好满足了党员群众各方面的宣讲需求。
另外,即墨区做优做强“即宣即讲”宣讲品牌,着力打造了“即宣即讲”理论微宣讲栏目,以即墨新闻交通广播和镇村“村村响”广播为平台,邀请宣讲员,结合身边人、身边事,讲述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以及在即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,节目每期受众达30余万人次,目前已播出33期,广受党员干部群众好评。
即墨还打造了理论宣讲 文艺宣讲、固定宣讲 移动宣讲、线下宣讲 线上宣讲等模式,建立起声、屏、网、端、微同频共振、协同发声的区镇村三级宣讲体系,营造人人向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。
美德生活蔚然成风
即墨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实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三级组织架构全覆盖。另外,即墨区建设即墨古城、即墨区博物馆、中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12处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,开展理论宣讲、集体婚礼、法治宣传等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;构建19 n志愿服务体系,成立理论政策宣讲、文化文艺服务等19支区级志愿服务队,镇(街)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组建数量充足的志愿服务队伍,常态化开展活动。即墨区还广泛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文明实践活动,端午节前夕即墨举办的“我们的节日·端午”主题活动暨“手造传承”文明实践活动在新华社、经济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墨区持续推进农村“五美”创建和“十个一”载体建设,深化“新风化俗 美丽乡村”农村文明品牌和“尚德履和 文明即墨”城市文明品牌建设。即墨区启动了“党建引领巾帼先锋 千村万户共创‘美丽庭院·幸福家’攻坚行动”,成立17支巾帼先锋队和11支巾帼志愿队伍,全区建成美丽庭院5.6万户;开展了新农村、新农民、新生活培训。持续推进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培育评选活动,截至目前,共有55人获评山东好人,126人获评青岛文明市民,已评选即墨好人之星493人。
即墨区还打造了即墨古城、即墨区德馨演播厅等各具特色的新时代结婚礼堂5处,举办青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,并作为青岛市文明实践成果案例在《半月谈》上刊登。另外,即墨区将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等主题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全区136个村60个社区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;持续开展“美丽健康新生活文明风尚我先行”“爱上生活发现美”系列活动,开展“最美家庭”和优秀家庭角色评选,积极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。
文化生活日益丰富
即墨区组织全区文化人才深度策划创作优秀作品270余件。其中,红色电影《我是周浩然》获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三等奖、省二等奖,医疗题材网络电影《医者来时路》上映,登上爱奇艺等热搜榜第一名。柳腔剧《面子》获“文明实践在山东”微视频大赛三等奖。
此外,即墨区以“我们的中国梦”——文化进万家活动为统领,组织各级各类文化活动超3万场,惠及百姓近百万人;开展“悦即墨·夜古城”、原创文艺节目展演等区级文化活动近百场;持续打造“发现即墨之美”全国网络摄影大赛品牌,大赛官方网站收集各类摄影作品五万余幅,点击量突破上千万次;采取专业文化团队和民间业余文化团体相结合,培育“最美陆港蓝村人”“幸福古卫·活力鳌山”“百姓大舞台”等众多群众性文化品牌。
在手造产业方面,即墨区建立了手造项目名录,收录国华鲁绣、大欧鸟笼、即墨老酒等64项手造产品项目;搭建“1 13 1”服务平台,打造1个手造特色街区(即墨古城),培育13家非遗工坊(省级1家,市级7家,区级5家)实现年产值近7亿元,推出1条手造旅游专线,探索“手造 旅游”新兴业态。即墨古城入选2022年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”。